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工程动态

“鲁北新通道”津潍高铁济南联络线(济滨高铁)3 标段正式进入铺轨阶段

访问次数 : 发布时间 :2025-11-05

2025 年 11 月 4 日,由中建股份承建的津潍高铁济南联络线(又称济滨高铁)3 标段 2 分部顺利完成全部无砟轨道施工,标志着这条被誉为 “鲁北新通道” 的重要交通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全面收官,正式转入铺轨阶段。根据规划,该线路预计 2026 年底实现全线通车,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山东半岛城市群高铁网络,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
济滨高铁线路全长 145.3 公里,设计时速 350 公里,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构建 “四横六纵” 现代化高铁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。其中,中建股份承建的 3 标段全长 36 公里,直接联通济南市济阳区与商河县,建成后将彻底终结两地区间不通高铁的历史。


从通勤效益来看,线路通车后将实现 “时空压缩”:滨州至遥墙机场站可实现 20 分钟零换乘,商河至济南的通行时间将从当前的 1.5 小时大幅缩减至 15 分钟,这一变化将极大促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,推动人才、物资、资金等要素在区域内高效流动。

作为当前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,无砟轨道与传统 “有砟轨道” 相比优势显著 —— 后者依赖道砟分散铁轨压力,高速运行时易出现道砟飞溅,影响行车速度与舒适性;而无砟轨道采用混凝土一体化结构,具备平顺性好、稳定性强、耐久性高的特点,可大幅降低轨道故障率。

此次施工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 CRTSⅢ 型板式无砟轨道,标段内共铺设 5144 块轨道板。为保障施工效率与质量,项目高峰期开启 4 个作业面,组织 150 余人同步施工,最终仅用 222 天便完成全部无砟轨道施工,为后续铺轨作业奠定坚实基础。


无砟轨道施工涵盖底座板施工、轨道板铺设、精调定位、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等六道关键工序。项目团队围绕各工序特点,明确工艺管理流程与质量红线,确保工程 “内实外美、一次成优”。

在施工准备阶段,团队先对线路进行全面沉降评估,以毫米级精度完成坐标点放样,随后浇筑厚度 20 厘米的混凝土底座板作为 “承重基础”;轨道板则在标准化工厂预制,单块重量达 7.4 吨,经运输吊装至底座板上方后,通过专业轨道精调系统固定,确保高程误差控制在 ±0.3 毫米以内。

针对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材质、当地温度的适配问题,项目团队历经 16 次配比实验、7 次线下试验,最终确定最佳混凝土配比方案,有效避免了轨道板离缝、灌注孔脱落等隐患,实现轨道板 “连板成线” 的紧密衔接。

跨徒骇河 144 米系杆拱是济滨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,该桥梁总长 148 米、主跨径达 144 米,桥面轨道板安装精度直接影响线路整体运行安全。为保障结构稳定,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预压工艺模拟桥梁荷载,同步精准测量梁体变形数据,配合无悬臂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,成功实现大跨度桥梁轨道的精确安装。

2022 年 10 月开工以来,项目团队始终高效推进工程履约,先后实现 “全线首个制梁场取证”“首座系杆拱桥合龙” 等 9 个 “全线首个” 关键节点,累计获得业主绿牌表彰 3 次,收到各方表扬信、锦旗 12 封。


济滨高铁建成后,线路南端将连接京沪、济青、石济、济郑、济莱等多条高铁干线,北端则衔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,形成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纽带。这一通道的打通,不仅将进一步完善华北地区高铁网络布局,更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、加速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,为鲁北地区乃至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