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中心>>工程动态

中建八一通修高速(湖北段)南楼岭隧道施工完成,鄂赣再添省际快速通道

访问次数 : 发布时间 :2025-11-16

近日,由中建八局承建的通修高速(湖北段)南楼岭隧道施工完成,作为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》中的重点项目,这条全新的鄂赣省际快速通道正加速建设。


项目实景

项目全长约17.7公里建成后将显著优化区域路网布局,大幅缩短通城与修水之间的通行时间,对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、带动沿线经济及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。长约2.8公里的南楼岭隧道,是通城至修水段的唯一隧道,也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。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,Ⅲ、IV、V级围岩交错分布,需穿越影响范围达200米的断层破碎带,并下穿民房、水塘等既有构造物,施工难度大,岩爆风险高。

面对隧道进口地势陡峭、场地狭窄等挑战,项目团队在前期充分收集分析地形地貌数据,多次进行风险研判,科学规划了洞口布局与施工便道。通过采用“截水沟、喷锚网临时防护+挡土墙+三维网植草永久防护”的组合方案,成功稳固了洞口边坡,加强了开挖支护,实现了“零坍塌”安全进洞。隧道采用双洞掘进,执行“先右后左”策略,右洞领先左洞30米安全距离,确保了双洞建设的平稳有序推进。

针对复杂多变的地层,施工团队制定了“破岩开路”与“加固掘进”相结合的方案,通过精准爆破或机械开挖开辟工作面,并同步进行两次支护,为持续掘进提供坚实保障项目根据岩层特性动态调整开挖方法:在地质条件较好区段,采用全断面法、分台阶法等大面积开挖方式,极大提升了掘进速度,创下了单洞单掌子面月进尺最高180米的纪录;在地质薄弱的断层、V级围岩区,则采用预留核心土三台阶分部开挖法,先边缘后中部,逐步推进。同时,综合运用超前探孔、地震波、电磁波等智能探测技术,实时监控地质环境,并辅以全断面帷幕注浆等多种支护措施,有效防范了突泥涌水风险,构筑起稳固的隧道结构。


隧道内部

为提升施工安全与效率,项目积极引入科技手段。车载自动湿喷机、双曲臂锚杆钻孔机、电缆沟槽自行走台车等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,使喷射混凝土、支护等关键工序实现了机械化、标准化作业。这不仅将混凝土超耗率和喷射回弹率降低了50%,工程质量控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,还有效缩短了工序衔接时间,整体掘进效率提升20%,并成功获得3项国家级专利。

外,项目还搭建了隧道安全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,整合了重点区域视频监控、人员头盔芯片定位、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系统,能够动态监控人员与设备轨迹。该平台有力保障了7个班组、120余名人员在有限空间内的高效协同作业,真正实现了“效率与质量双提升”。中建八局通修高速湖北段的建设,正以其扎实的工程进展与创新的技术应用,为鄂赣两省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互联互通书写着新的篇章。